選銅廠常見的破碎流程如何選擇較經(jīng)濟
從礦山開采的礦石粒度一般在300—1500mm之間。而球磨機較有利的給礦粒度是6-25mm。這樣選銅廠總的破碎比就在12-250之間,而實際上常用破碎機的破碎比僅能達到如下的數(shù)值:粗碎為2—5;中碎為3—6;細碎為8一10以下。
總的破碎比等于各段破碎比的乘積。很明顯,采用一段破碎是不可能的,要進行兩段以上的破碎。有色冶金設計總院所設計的處理硫化銅礦和硫化銅、鉛、鋅礦小型移動式選礦廠,采用了一段機械破碎,大于150-200mm的礦石在破碎前進行手碎。根據(jù)破碎段數(shù)和篩子與破碎機組合的方式不同,可以有不同形式的破碎流程。選銅廠較常見的破碎流程可參考下圖。
當總的破碎比小于30時,常采用兩段開路帶預先篩分的流程上圖a及兩段一閉路的破碎流程上圖b,中小型選銅廠常常采用這樣的破碎流程。兩段一閉路的破碎流程由于破碎機的產(chǎn)物經(jīng)過了篩分,過大塊返回再破碎,從而可以得到粒度較細而均勻的產(chǎn)物,有利于球磨機的工作,然而需要皮帶運輸機或提升機來配合工作,這就大大增加了選銅廠基本建設投資費用。對于小型的選銅廠采用這種破碎流程是不經(jīng)濟的。
三段破碎流程,只有當總的破碎比大于30時,才被考慮采用。至于更多段的破碎流程則很少見。上圖d是三段開路帶預先篩分的破碎流程。上圖c是三段-閉路的破碎流程。為了簡化輔助設備及使廠房面積緊湊,以降低基本建設投資,總是首先考慮三段開路破碎流程。
新聞資訊最新文章